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的剧情主要围绕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及诸葛亮智算华容道展开。
回目: 五十八回 花荣射死小张飞 关云长兵败失荆州
主要剧情:
-
关羽大意失荆州:
- 背景: 曹操派大将于禁率领七军(约三万人)进攻关羽镇守的荆州。曹操还派了庞德作为于禁的先锋。
- 关羽轻敌: 关羽自恃勇武,又得知曹操派使者前来议和(实为试探),便放松了警惕,认为曹操不敢轻易来犯。
- 庞德勇猛: 庞德作战勇猛,多次挑战关羽,但关羽未予重视。
- 天灾与疏忽: 当时正值夏季,汉水暴涨。于禁的军队被困于汉水中。庞德建议将战船连接起来,中间堆土为城,以防水淹。但于禁不听。
- 关羽施计: 关羽得知于禁军困于汉水,便派将军庞统(诸葛亮的老乡,此时伪装成关羽的谋士)献计。庞统让关羽在四岸埋伏兵马,然后自己驾船,假意投降于禁。
- 计谋成功: 于禁果然中计,以为关羽投降,便下令军队放下武器,准备接受招安。此时关羽一声炮响,四路伏兵齐出,大败于禁军。于禁投降,庞德宁死不屈,被关羽斩杀。
- 曹操报复: 曹操得知消息后大怒,一方面命徐晃率领大军支援于禁,另一方面采纳了荀攸、程昱等人的建议,表面上封赏关羽,暗地里却派遣了吕蒙实施偷袭。
-
吕蒙白衣渡江:
- 吕蒙诈病: 东吴的吕蒙假装生病,让年轻的陆逊接替自己担任大都督,前往荆州前线。陆逊显得年轻胆怯,使得关羽完全放松了警惕。
- 白衣渡江: 吕蒙秘密准备船只,让士兵伪装成商人的样子(白衣人),自己则亲率精兵,乘船秘密渡过长江,偷袭荆州。
- 袭取南郡: 吕蒙的军队迅速攻占了荆州南部的要地江陵和公安。镇守这些地方的关羽将领麋芳(关羽的小舅子)和傅士仁(麋芳的部将)因早有贰心,不战而降。
-
关羽兵败被俘:
- 退守麦城: 关羽得知江陵失守,急忙退守到麦城。此时他已进退维谷,部下也人心惶惶。
- 败走麦城: 关羽试图从麦城突围,但东吴的军队已经封锁了所有道路。在突围过程中,关羽的部将宋谦、廖化等人被吴军擒获。
- 关羽被围: 关羽带着少量残兵退守到临沮(今湖北南漳附近),被东吴的潘璋、马忠的军队层层围困。
- 关羽父子被擒: 关羽在突围时中箭受伤,最终被潘璋的部将马忠擒获,其子关平也一同被俘,不屈而亡。
-
关羽遇害:
- 孙权处置: 孙权得到关羽及其家人的消息后,想要将关羽押送到自己身边,但又担心刘备报复,便想将其杀害。
- 马忠献计: 马忠向孙权献计,认为关羽勇猛,如果将其释放,他可能会卷土重来,不如将其杀害,以绝后患。
- 关羽遇害于临沮: 孙权最终同意了马忠的建议。关羽被押送到临沮时,自知难免一死,神色自若。他最后请求与关平相见,父子诀别后,慷慨就义,终年六十岁。东吴将关羽父子首级送往洛阳,献给了曹操。
-
诸葛亮智算华容道:
- 背景: 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被擒的消息传到蜀汉,诸葛亮正在汉中准备北伐。
- 赵云请缨: 忠心的赵云得知关羽死讯,悲痛欲绝,请求诸葛亮允许他前往华容道(传说中曹操败走赤壁时经过的一条险路),为关羽报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 诸葛亮算定曹操: 诸葛亮没有同意赵云的请求,反而笑着对赵云说,他早已算定曹操会走华容道,并已派了关羽的老部下关平(此时应为关平的部下或后人)在那里埋伏。
- 曹操落魄: 果然,曹操败走麦城后,身边只剩少量残兵,在华容道遇到泥泞难行,无法前进。
- 关平埋伏: 关平率领埋伏的士兵出现,拦截曹操。曹操此时已陷入绝境,身边没有一人。
- 赵云出现: 正当曹操绝望之际,赵云率领数骑赶到,手持丈八蛇矛,直取曹操。曹操看到赵云,想起了当年长坂坡赵云救阿斗的恩情,心中感慨,但无计可施。
- 赵云放行: 赵云最终念及旧情,没有加害于曹操,只是将他的车马辎重全部掳走,然后放走了他。曹操脱险后,对赵云的义举深怀感激。
总结: 本回是《三国演义》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关羽一生勇猛,屡建奇功,但最终却因骄傲轻敌、用人不当(信任小舅子麋芳等)而痛失荆州,兵败被擒,父子遇害,令人扼腕叹息。而诸葛亮在后方虽未能亲自指挥,但其未卜先知般的“智算华容道”则展现了其神机妙算,也反衬了赵云的忠义勇武。这一回极大地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为后续的局势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