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张学良剧情介绍详细

这是一份关于电影《张学良》(The Last General)的详细剧情介绍。请注意,这部电影是根据张勇手、马维干编剧的同名话剧改编的,主要聚焦于张学良中后期的经历,尤其是“西安事变”前后。

电影《张学良》剧情介绍

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华民国,这是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而国民党政府内部则面临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巨大争议,对日妥协,对内镇压共产党和爱国力量。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渴望抗日。

主要人物:
张学良 (张作霖之子,东北易帜,东北军领袖): 本片的核心人物。他年轻有为,富有军事才能,深受东北父老爱戴,被称为“少帅”。他目睹日本侵略,内心渴望抗日,但同时又受到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的影响和束缚。
杨虎城 (十七路军总司令): 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他同样爱国,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满,积极主张抗日。
蒋介石: 国民党总裁,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他坚持“攘外安内”,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抗日要求持拒绝态度,并试图削弱他们的势力。
宋美龄: 蒋介石的夫人,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她在西安事变中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
赵一荻: 张学良的妻子,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对张学良的事业有着默默的支持。
顾祝同: 蒋介石的重要将领和亲信,在西安事变中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谈判。

剧情梗概:

电影主要围绕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后领导东北抗日,到最终发动“西安事变”的这段历史展开。

  1. 抗日救亡的初期阶段:

    • 电影开篇可能回顾了“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在父亲的遗产——东北军和东北领土上,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抵抗政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试图在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前提下进行抵抗,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让他屡屡受挫。
    • 展现张学良作为年轻统帅的雄心壮志,以及他对东北军的建设和培养。东北军一度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但“攘外安内”的政策使得他们的抗日热情受到压抑。
  2. “西安事变”的酝酿与爆发:

    •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尤其是“一二八事变”上海人民的抗日斗争和东北军的“上海抗战”,张学良和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抗日决心更加坚定。
    • 他们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遭到蒋的拒绝。蒋介石不仅拒绝了抗日的请求,反而计划调遣东北军入陕“剿共”。
    • 张学良和杨虎城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东北军将面临被调离抗日前沿、甚至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也将面临更严重的危机。在多次劝说蒋介石无效后,他们感到绝望。
    • 经过复杂的内心斗争和与杨虎城的密谋,张学良和杨虎城最终决定采取“兵谏”的方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他们策划并实施了“西安事变”。
  3. 西安事变的过程: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
    • 电影会展现扣押过程中的紧张气氛,以及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对话和博弈。蒋介石被软禁后,态度有所软化,表示可以共同抗日。
    • 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震动。如何解决西安事变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重大问题。
  4. 事变的和平解决:

    • 国民党内部和全国各界对西安事变的反应不一。亲蒋势力要求“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而抗日力量则希望和平解决。
    • 宋美龄等人从南京来到西安,进行调停。周恩来也作为中共代表来到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进行谈判。
    • 经过各方努力,特别是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的和平解决主张,西安事变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蒋介石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则释放了蒋介石。
  5. 事变的后果与张学良的结局: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 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被蒋介石视为“叛乱”分子,受到监视和软禁。
    • 电影可能会展现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软禁的片段,以及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他一生追求的抗日理想最终未能完全实现,后半生也因此而遗憾。
    • 最终,张学良和杨虎城被移居软禁,一生未能再指挥战场。

主题思想:

  • 爱国与无奈: 影片深刻地展现了张学良等爱国将领在国家危亡时刻的拳拳爱国之心,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所面临的无奈和困境。
  • 理想与现实: 电影探讨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现实之间的冲突。张学良怀揣抗日救国的理想,但现实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倾轧却让他屡屡受挫。
  • 历史的抉择: 西安事变是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电影展现了这场历史事件中各方人物的抉择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 悲剧英雄: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悲剧性。电影可能试图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性格弱点的历史人物形象。

总结:

电影《张学良》通过讲述张学良从抗日救亡到发动“西安事变”再到被软禁的一生,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热情、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历史选择的艰难。它不仅是对一段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人性、理想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请注意: 由于电影是根据话剧改编的,并且会为了戏剧效果进行艺术加工,所以具体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可能与中国历史的真实记录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上介绍是基于电影通常会如何呈现这些历史事件而进行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