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上天台》的剧情介绍如下:
剧情简介:
京剧《上天台》取材于东汉末年的历史故事,是京剧“三英战吕布”这一著名武戏的经典尾声部分。虽然通常作为《连环计》或《战长沙》等大戏的尾声或折子戏单独演出,但其本身情节完整,非常精彩。
故事发生在曹操统一北方后,关羽镇守长沙。东吴的谋士庞统(有时在此折戏中简化或省略其献连环计的过程,直接表现其计谋)设计,让曹操派使者以献宝为名,诱骗关羽到曹营。曹操本意是夺取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但关羽以义气著称,不愿背弃刘备,在曹营盘桓数日,最终在诸葛亮、张飞等人的帮助下,借故(如称母亲在家病重)脱身,返回了刘备身边。
《上天台》的核心情节:
当关羽得知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兵败,正在樊城被曹操围困时,他义愤填膺,决定挂印封金,单刀赴会,要去曹营营救刘备。
他来到曹操的营寨,曹操设下鸿门宴,企图在酒宴上设计擒获关羽。席间,曹操多次试探和拉拢,甚至献上赤兔马,但关羽毫不动心,坚守忠义。
关键时刻,曹操请来关公的结拜兄弟张飞助阵(有时张飞不出场,戏称为“请兄弟”)。张飞在营外擂鼓助威,声震天地,震慑了曹操的兵将。曹操见计谋不成,又惊又怕,担心关羽武功盖世,即使擒获也难以控制,更怕他杀回营来。
在酒酣耳热之际,曹操虚张声势,假装要拜关羽为兄,并提议一同“上天台”看戏消遣,实则想看关羽反应,并寻找下手的机会。关羽见曹操虽是敌手,但此时并无加害之心,反而有几分敬重,便应允了。
在“上天台”(通常指曹操营中搭建的临时戏台)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曹操借敬酒、献舞(如舞剑)等机会,不断试探关羽的武艺和心志。关羽则从容应对,展现了高超的武艺和稳重的气度。
最终,曹操见实在无法强留或加害关羽,反而更添敬畏,便假意赠予关公一个“恩赐”,让他“上天台”摘取戏台上的一盏“红灯”(象征高官厚禄或招安的暗示)。
关羽明知这是曹操的试探和拉拢,但他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被曹操纠缠而能顺利去救刘备,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盏象征招安的“红灯”轻轻摘下,放入怀中,然后转身出帐,头也不回地离去。
主要看点与寓意:
- 关羽的忠义与勇武: 戏剧突出了关羽“义薄云天”的品格和“武艺超群”的本领。
- 精彩武打场面: “三英战吕布”虽然在此折戏中不直接上演,但“上天台”本身包含了不少武打设计,如舞刀、对打、张飞擂鼓等,是展示京剧武生或武净表演技巧的好戏。
- 心理与智斗: 曹操与关羽之间的试探、拉拢与周旋,充满了心理战和智斗的成分。
- “摘灯”的象征意义: 关羽摘下“红灯”是全剧的高潮和点睛之笔,象征着他对高官厚禄的拒绝,对兄弟情谊的坚守,以及对刘备的无限忠诚。
《上天台》是一出集武打、唱腔、念白、做功于一体的优秀京剧折子戏,生动地刻画了关羽这位忠义英雄的形象,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