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决战》第一至四十八集的剧情分集介绍:
第一部分:解放战争的烽火(第1-12集)
- 第1集: 故事开篇,时值1948年秋。国民党在东北战场遭遇重大挫折,长春围困战陷入僵持。中央军委决定发起辽沈战役,并派遣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东北野战军领导机构。同时,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后,准备休整并应对新的战略部署。华北、中原战场的形势也各具特点。
- 第2集: 辽沈战役正式打响。东北野战军兵分多路,对长春形成包围态势,同时集中主力南下北宁线,意图切断沈阳国民党军的退路。长春守军内部矛盾激化,郑洞国犹豫不决。
- 第3集: 华东野战军在粟裕、陈毅、谭震林等指挥下,继孟良崮之后,开始实施“两淮战役”,意图夺取淮河以北的两淮(淮阴、淮安)地区,打通运河防线,策应东北和华北战场的作战。战斗异常激烈。
- 第4集: 辽沈战役进入关键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逼近沈阳,与傅作义集团在北宁线展开激战。长春围城更加紧张,和平解决长春问题的努力与军事围困同时进行。
- 第5集: 淮海战役的序幕在刘峙的犹豫和林彪、罗荣桓的果断下拉开。东北野战军主力隐蔽入关,准备在华北与华北野战军会师,共同发起对傅作义集团的围困。淮海战役的战场初步形成。
- 第6集: 长春守军内部和谈破裂,傅作义拒绝出兵解围。东北野战军对长春发起总攻。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开始“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徐州,吸引和歼灭国民党主力。
- 第7集: 长春陷落,郑洞国率部投降。东北野战军士气大振,将主力转向沈阳。淮海战场,刘峙指挥混乱,杜聿明率“邱李张”集团(邱清泉、李弥、张灵甫残部)西撤,陷入华野的包围圈。
- 第8集: 沈阳战役进入白热化。东北野战军对沈阳及外围据点发起猛攻。傅作义意识到东北不保,开始考虑将主力南撤或西撤。淮海战场,双堆集围歼战开始,黄维兵团陷入绝境。
- 第9集: 沈阳战役胜利结束,卫立煌等主要将领被俘或投降,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宣告结束,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取得决定性胜利。淮海战场上,中原野战军加入作战,包围黄维兵团。
- 第10集: 辽沈战役胜利的巨大影响开始显现。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东北野战军休整待命,准备配合华北、华东战场。淮海战役进入围歼杜聿明集团的阶段。
- 第11集: 淮海战役进入高潮。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东西夹击,围歼杜聿明指挥的邱清泉、李弥、黄维(已被歼灭)等部。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一带被压缩,陷入绝境。
- 第12集: 淮海战役接近尾声。杜聿明集团残部被彻底消灭。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大战役的胜利已成定局。
第二部分:逐鹿中原与解放大西南(第13-24集)
- 第13集: 淮海战役胜利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局已定。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西北战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准备在1949年春发动更大规模的作战。
- 第14集: 西北野战军对西安发起围攻。胡宗南集团在兰州、天水等地受困。解放军开始解放大西北的进程。同时,南方各解放区也在积极发展攻势。
- 第15集: 西安解放,胡宗南集团主力被歼或逃窜。西北战场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解放军乘胜追击,向兰州、西宁进军。解放西南的序幕拉开。
- 第16集: 解放军挥师南下,挺进大西南。在云贵高原和川黔边地区,解放军面对复杂的地形和敌人顽强的抵抗。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二野开始向川黔边进军。
- 第17集: 西南地区各解放区相互策应,发动攻势。川东、川北、川南、黔北等地区相继解放。国民党在西南的防御体系开始崩溃。
- 第18集: 兰州战役打响。解放军克服高原反应和敌军抵抗,向兰州城发起猛攻。战役异常惨烈,最终兰州解放。
- 第19集: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二野主力逼近成都。蒋介石下令“川北战役”,企图阻止解放军西进。解放军在川黔边展开激战,突破国民党防线。
- 第20集: 随着兰州、西宁的解放,大西北全境基本解放。解放军继续向西南进军,解放了青海、宁夏全境。西南战场的形势进一步明朗。
- 第21集: 郭汝瑰在川北起义,为解放军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二野主力逼近成都,成都战役即将爆发。国民党在西南的抵抗力量进一步瓦解。
- 第22集: 成都战役开始。解放军兵分多路,向成都外围据点发起攻击。国民党军溃不成军,纷纷逃窜或投降。
- 第23集: 成都战役胜利,成都解放。蒋介石、宋美龄等飞离大陆。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 第24集: 各路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战场捷报频传。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人民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第三部分:渡江战役与全国解放(第25-48集)
- 第25集: 解放战争进入最后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各地展开大规模进攻。渡江战役的准备正在进行中。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面临解放的威胁。
- 第26集: 渡江战役总前委成立,邓小平任书记。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分别负责各战场指挥。解放军加紧训练,准备强渡长江。
- 第27集: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东路陈毅、粟裕集团在长江中游南岸发起攻击,迅速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京。西路陈赓、谢富治集团在武汉外围展开作战。
- 第28集: 南京解放,国民政府覆灭。渡江战役取得重大突破。解放军继续向苏南、浙东、皖南进军,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
- 第29集: 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军向两广、福建等地进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了苏南、浙江、福建、广东大部分地区。第二野战军继续向西南进军,准备解放重庆。
- 第30集: 上海解放。解放上海的过程较为复杂,解放军采取军事包围、政治瓦解、经济封锁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和平解放了这座远东大城市。
- 第31集: 第四野战军发起广西战役,解放了广西全境。同时,解放军向西南进军,逼近昆明、贵阳等地。国民党在大陆的抵抗力量被压缩到西南边陲。
- 第32集: 贵阳解放。解放军在西南地区展开追歼战,国民党残余部队纷纷溃逃或投降。解放西南的进程加快。
- 第33集: 昆明战役。卢汉率领滇军起义,昆明和平解放。西南地区的大片国土获得解放,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崩溃。
- 第34集: 人民解放军向海南岛进军。渡海作战准备充分,解放军成功登陆海南岛,展开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 第35集: 海南岛战役进入胶着阶段。解放军克服海岛作战的困难,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最终,解放军完全控制了海南岛。
- 第36集: 大西南最后战役——成都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二野主力攻占成都,胡宗南集团被歼灭。西南全境解放。
- 第37集: 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藏进军。在中央政府领导下,通过和平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 第38集: 人民解放军向台湾进军。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但台湾尚未解放。渡海登陆台湾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 第39集: 全国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解放战争的胜利成果亟待巩固。全国人民期待着真正的和平与建设。
- 第40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筹备全国政协会议,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历史进入新纪元。
- 第41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第42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运动相继展开。
- 第43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保家卫国。全国人民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
- 第44集: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保卫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内建设在抗美援朝的胜利鼓舞下继续推进。
- 第45集: 总结解放战争的经验教训,加强国防建设,巩固新生政权。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 第46集: 描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面貌,展现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各行各业都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 第47集: 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实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祖国大陆的统一局面得到巩固。
- 第48集: 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史诗般地展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总结:
《大决战》通过详实的叙述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从1948年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它不仅描绘了三大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也刻画了众多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更展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人民走向新生活的希望。这部剧具有史诗般的格局和深刻的历史意义。